妇科肿瘤和用药--绒毛膜癌(绒癌)

文章简介:妇科肿瘤和用药--绒毛膜癌(绒癌),本病多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,称“妊娠性绒癌”或“继发性绒癌”,主要见于育龄妇女;未孕或绝经后妇女少见,且常和生殖细胞肿瘤同时存在,称“非妊娠性绒癌”或“原发性绒癌”。

本病多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,称“妊娠性绒癌”或“继发性绒癌”,主要见于育龄妇女;未孕或绝经后妇女少见,且常和生殖细胞肿瘤同时存在,称“非妊娠性绒癌”或“原发性绒癌”。绒癌是第一个单用药物可达到根治的恶性肿瘤,早期病例90%可以治愈,5年生存率达50%以上。

【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】

产后(或流产后)或葡萄胎排出后阴道不规则出血,盆腔检查子宫修复差,较大且软。子宫碘化油造影或盆腔造影见有肌层侵蚀或肿瘤染色区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测定持续不正常或测定值上升;胸部X线检查、CT或超声检查发现有占位病变。有转移者,出现有转移部位相应症状,如脑转移出现呕吐、抽搐或偏瘫、昏迷等;肾或膀胱转移出现肉眼血尿;最常见的转移是肺转移。病理特点是大片增生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。

临床诊断:得不到子宫或其他转移器官的标本供病理检查的病例,根据以下两点鉴别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。①末次妊娠性质,凡继发流产或足月后产生恶变的诊断为绒癌;②葡萄胎完全排出后1年以内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,超过1年者诊断为绒癌。部分绒癌病例,子宫原发灶消失,因转移癌引起的临床症状而到相关科室就诊,如不提高警惕,易误诊。及时查HCG可明确诊断。

临床分为4期。

Ⅰ期:无转移,病灶局限于子宫。

Ⅱ期:近处转移,病灶转移至宫旁、附件。

ⅡA:病变转移至宫旁组织、附件;ⅡB:病变转移至阴道。

Ⅲ期:远处转移,病变转移至肺。

ⅢA:棉球阴影直径<3cm 或片状、点状阴影占一侧肺的一半。

ⅢB:超过上述范围。

Ⅳ期:全身转移,如肝、脑、肾、肠等。

【防治措施与用药】

化疗为主要手段。但有时需手术治疗,如子宫原发灶或转移灶大出血,非手术治疗无效者,残存的肿瘤已耐药等需要辅以手术切除病灶。全身性转移患者(Ⅳ期)加用局部放疗。单药用于早期无转移病例,除依托泊苷(VP-16)外,有晚期转移病例多采用联合化疗。化疗方案确定后,应严格执行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疗程,不宜随意更改。必要时加用一定疗程巩固化疗的效果。

1. 低危组化疗方案 甲氨蝶呤(MTX)[保甲]1.0~1.5mg/kg,肌内注射,隔日1次,共4次;亚叶酸钙(CF)[保乙]0.1~0.15mg/kg,肌内注射,隔日1次,共4次。CF肌内注射开始于MTX肌内注射后24h,疗程间隔2周。

2. 中危组MAC方案 MTX15mg,肌内注射;放线菌素D (Mct-D)[保甲]0.5mg,静脉注射;苯丁酸氮芥(CLB)[保乙]8~10mg,口服;或环磷酰胺(CTX)[保甲]3mg/kg,口服或静脉注射,均1次/d,5d为1周期,4周重复。

3. 高危组PVB方案 顺铂(DDP)[保甲]30mg,静脉滴注1h,1次/d,共5d;隔3 周重复。长春新碱(VCR)[保甲]2mg,静脉注射,第1~2日;每3周1次。博来霉素[保乙] (或平阳霉素)30mg,肌内注射,每周1次,共12次,总量360mg。静脉滴注顺铂后需给病人大量液体(水化),并酌情给予利尿药,以防损伤肾功能,使日尿量>2500ml。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时,给予维生素B6 0.2g,静脉注;病人血镁浓度偏低时,给予25%硫酸镁4ml(1g) 加于水化溶液中,可缓解抗癌药的不良反应。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。

(责任编辑:编辑10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