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
文章简介: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占首位,多发于女性,且发病年龄集中于50-70岁,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,下面我们看下胆囊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内容:
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
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占首位,多发于女性,且发病年龄集中于50-70岁,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,下面我们看下胆囊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内容:
1关于早期诊断
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困难,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3.7%~4%。因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,诊断常被延误,其影响原因有:绝大多数病人就诊已晚,一经确诊已属晚期,而这一部分病人中反复多年腹痛未引起重视;胆结石病人缺乏应有的警惕性,特别是病史长,年龄大,应定期检查,或可较早发现胆囊癌;胆囊癌除影像学检查外,缺少有价值的血清检测方法,近年有人提出cea.ca19-9联合检测对诊断有帮助,但无特异性;重视超声检查,不断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水平,佐以ct检查,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。bus及ct不受胆囊功能的影响,可鉴别胆囊的正常组织和肿瘤,并能显示肿瘤对肝组织的转移和侵犯,特别是内镜超声可将胆囊壁三层结构显示清楚,极大的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治水平。
2 关于治疗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,早期诊断困难,而切除率仅为33.7%。一般认为,按nevin分期,s1.s2的患者可选用单纯胆囊切除术,s2患者或可行要治性手术(胆囊加肝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),s3以上者争取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等。
2.1 根治手术:按照病变范围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施行根治手术是基本的要求。第一站淋巴结为肝、胆总管右侧者,包括胆囊颈之哨兵淋巴结;第二站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左缘的淋巴结,包括肝动脉、门静脉旁淋巴结;第三站为十二指肠后方,胰头后方及肠系膜上动脉要部淋巴结;其余为第四站。
2.1.1 胆囊切除术:对于粘膜癌,胆囊切除已足以达到根治目的,无需清扫淋巴结。
2.1.2 区域淋巴结清扫:侵入肌层和全层的病变,胆囊淋巴结多有转移,恶性度较高的病理类型如粘液腺癌,未分化癌也需行淋巴结清扫,清扫范围包括第一、二站淋巴结,以门静脉右缘为界,不必将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三结构完全游离清扫,再作kocher氏切口,清除胰十二指肠胆总管淋巴结。
2.1.3 肝楔形切除术:凡病变位于底部或体部,侵及全层,或临近肝脏者,应加肝楔形切除术。
2.1.4 肝ⅴ、ⅵ段切除术:由于胆囊位于肝左右叶间裂上,因此右半肝切除并不合理。
2.1.5 其它临近脏器部分切除术:如临近的胃部、十二指肠球部,结肠肝曲如受侵犯,可在扩大根治术时连同胆囊作整块切除。
2.1.6 肝外胆管部分切除:位于胆囊颈部或延及胆囊管的病变以及乳头状癌的处理,应特别注意探查肝外胆道,如发现受侵犯应考虑有无同时切除的可能。
胆囊癌扩大根治切除术近年来再度受到重视。欧洲及北美多认为胆囊癌手术治疗结局无明显改善,而扩大根治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显著增加,因而不主张行此种手术;但是来自日本的多家报道均持积极态度,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对于进展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较保守的疗法,尽管相应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也较高。如yamaguchi报道pt3及pt4期肿瘤行扩大根治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29%与20%。国内此种手术尚未广泛开展,彭淑牖报道一组9例,4例有并发症,5例仍存活。客观的评价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及合理应用,尚需大量临床实践。
2.2 姑息手术:(1)病变已超出可根治范围,为缓解症状而行姑息胆囊切除;(2)病人年龄过大或有其它内科疾病,或感染严重,可施行姑息手术,肝外胆管引流。
2.3 术中及手术放疗、化疗有一定帮助。4.4 介入治疗、化疗栓塞:采用综合治疗处理晚期胆囊癌是合适可行的;我们对原性胆囊癌肝浸润及肝转移55例的治疗,近期效果较好,胆囊癌的血供一般来自右动脉,肝动脉结扎,栓塞治疗是肯定有效的,而通过门静脉注入碘化油及药物,其微粒可以充分进入肝毛细血管内,起到局部化疗和暂时性阻断其扩散的作用。
以上就是从早期发现和治疗两个方面对胆囊癌做出的一个介绍,希望对您有帮助,能使您更深的了解胆囊癌,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。
(责任编辑:编辑103)
- 上一篇:胆囊癌现状及病理
- 下一篇:胆囊癌肝昏迷症状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