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病有哪些特点?

文章简介:血液病有哪些特点?根据血液病患者乏力、头晕、心悸,易外感发热症状体证,血液病当属祖国医学的"虚劳""血证""温病"的范畴。又与"急劳""热劳""血枯"相似。《医门法律》关于虚劳的论述为,虚劳之症,金匮述于血庳之下,可见劳则比劳其精血也。

根据血液病患者乏力、头晕、心悸,易外感发热症状体证,血液病当属祖国医学的"虚劳""血证""温病"的范畴。又与"急劳""热劳""血枯"相似。《医门法律》关于虚劳的论述为,虚劳之症,金匮述于血庳之下,可见劳则比劳其精血也。

营血伤则内热起,五心常热,目中生花见火,耳内蛙聒蝉鸣,口舌麋烂,不知五味,鼻孔干燥,呼吸不利,怠惰嗜卧,骨软足酸,营行日迟,卫行日疾,营血为卫气所迫,不能内守而脱出于外,或吐或衄,或出二阴之窍,血出即多,营血有立尽而已,不死何待耶。

关于急劳和热劳,《圣济总录》中云:“热劳之证,心神烦躁,面赤头痛,眼涩唇焦,身体壮热,烦渴不止,口舌生疮,饮食无味,肢节酸痛,多卧少起,或时盗汗,日见赢瘦者是也"。"急劳之病其证与热劳相似"。

关于血枯,《素问》中云"病至则先闻腥臊臭,出清液,先唾血,四支清,目眩,时时前后血……病名曰血枯"。

因此,血液病发病原因不外乎外邪入侵和内伤两方面。外邪主要为温热毒邪,以及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血瘀,痰凝;内伤则主要为气虚及阴血不足。其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失养,致使脏腑功能失调,正气虚弱,邪毒内侵深至骨髓,内耗真气精血,阴阳失调,正气衰败,易受外邪侵袭,统摄无权或热迫血行。

出凝血性疾病的病机为血瘀,起因由肝郁化火,或因虚内热;出血之因或由淤血阻络,血行不畅而外溢,或由热迫血行,溢出脉外。

血液病的疾病特点血液病发病隐匿,起病或急或缓,预后差,治疗费用昂贵,一般需终生用药,生活质量下降,由于机体气血化生不足,或异常血细胞增多所致,血液病从临床症状上看有如下特点:

1、贫血症状: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、贫血貌,心悸气短,皮肤黏膜、甲床苍白无华。

2、消化道症状:食欲不振、恶心、腹泻腹胀,舌痛舌红,表面光滑,口腔炎、舌炎、唇炎及神经系统症状:手足麻木,感觉障碍,行走困难,嗜睡,精神错乱等症状。

3、出血症状:皮肤有出血点、紫瘢,鼻衄,齿龈出血。妇女月经量过多,吐血、呕血、便血、伤口渗血,眼底出血,严重时内脏大出血,甚至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。发生溶血时,巩膜黄染,有血红蛋白尿,尿色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,有尿道刺激痛、尿不净、膀胱区刺痛不适。

4、发热由感染引起,低热、高热是本病常见症状。感染部位通常为口腔、鼻咽部、肺部、肛周及皮肤,其次是胃肠道、泌尿道。

5、血象变化:一般外周血象中全血细胞减少或某些异常血细胞极度增多。

6、骨髓象变化:骨髓象显示骨髓抑制(增生低下或重度低下)或骨髓增生旺盛(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)。

中医将血液病划分为气血两虚、心脾血气虚,日久伤及肝肾,造成肾阳虚、肾阴虚、或肾阴阳两虚。本病仍以脾胃肝肾虚损为本。

气虚表现为:气短、乏力、自汗、脉细无力,舌边齿痕。血虚表现为头晕、心悸、面色黄白,甲床苍白,舌质淡。因气属阳,血属阴,病程久者或气血两虚重者常出现阴虚、阳虚、或阴阳两虚的症状。

阴虚表现为低热、手脚心热、盗汗、出血明显、口干舌燥,大便干结,脉细数,舌尖红;阳虚表现为怕冷、手脚凉、浮肿、舌体胖。

阴阳两虚表现为两者兼而有之辨证脏腑证候时肾虚者腰酸腿软、夜尿频、性功能减退;脾虚者纳少、便溏、浮肿、四肢乏力。

整体观、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,我们需要调和阴阳,扶正祛邪。随着医院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医疗市场的变化,临床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,实现全程优质服务,将护理工作深入到病人的生理、心理、社会、精神、文化五个层面,这与突出中医护理特色,落实整体观,辩证施护的理论依据是相吻合的,在实践中能够融会贯通、相得益彰。

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在护理服务中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给药、饮食、情志、环境、针灸、按摩、康复等辨证施护技巧,为患者提供连续、简便、经济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。

我们在日常护理血液病患者的工作中体会到,首先要针对血液病特点做好症状护理,同时在护理全过程中要强调辨证施护,提供给患者健康教育机会,指导他们做好养生训练,对提高患者带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。

(责任编辑:录入编辑)

相关文章

  • 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

    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,白血病症状在发作的时候还是很可怕的,很多人提到白血病的…[详情]